李士佳系我院专任教师,曾荣获第二届贵州省“最美劳动者”荣誉称号、全省乡村振兴优秀驻村工作队员。作为入党积极分子,2021年5月主动请缨驻村帮扶,到玉屏县朱家场镇谢桥村担任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员。自驻村帮扶以来,李士佳切实苦干担当,深入群众,建立了深厚“鱼水情”。
迅速摸清村情,增进“鱼水情”
为了尽快转变工作角色,熟悉村情,更好地融入到驻村帮扶工作中,李士佳白天走村入户,晚上利用空闲时间给自己“充电”,加强驻村“一宣六帮”知识和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政策的学习。花了1个多月时间,李士佳走遍了谢桥村的每个角落,全村258户农户,除了整户外出的,其他农户做到了户户见面。凡是有新的惠民政策,李士佳便第一时间宣传给村民,第一时间为村民争取利益。就这样,从李士佳追着群众了解情况,到群众主动找他反映情况、寻求帮助,朝夕相处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。
壮大集体经济,当好“战斗员”
乡村振兴,产业是关键,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,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成为了李士佳思考最多的问题。谢桥村基础较好,离县城较近,就业岗位多,全村15户脱贫户依托村级产业和在村企业基本上实现了务工全覆盖。在摸清了村产业发展现状后,李士佳发现虽然村集体产业有一定基础,但是产业发展效果不佳,种植、农产品加工、餐饮、劳务,产业众多但是效益低下,他同驻村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集思广益,首先修改《谢桥村乡村振兴5年发展规划》,确定了“林下种养殖、特色餐饮、乡村旅游”三大主导产业发展方向。通过不懈努力,谢桥村成功打造了村集体经济“六共”机制市级示范点,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纯收益20余万元,全村50余人在村内长期就业。
聚焦急难愁盼,力做“贴心人”
“群众利益无小事,百姓事情大于天。”李士佳心里装着的是群众,想着的是如何帮助群众。谢桥村村民罗志生,务工摔伤,身体半瘫痪,花费医疗费用26万余元,出院时还有5万余元医疗费用未结清,无法拿到医疗记录进行伤残鉴定理赔。了解到此事后,李士佳主动帮助罗志生走司法程序,还鼓励罗志生初中毕业的女儿重返中职校园,通过低保提标和各项困难救助,两年时间为其落实2万余元,帮助罗志生爱人在县城私立幼儿园找到一份工作。李士佳深知自己一个人的能力有限,积极协调联建帮扶单位到谢桥村多次开展党支部联谊活动,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,送去慰问金1万余元,为全村20名困难儿童送去价值4000元学习用品;利用联建单位教育医疗优势,组织学校医护专业人员、大学生志愿者、中医药系专家,到村开展健康义诊、志愿服务、中药材种植培训总计10余次。
改善人居环境,勇当“排头兵”
乡村振兴,人居环境也要跟上。谢桥村坐落于玉朱公路两侧,茶花泉景区旁,道路两旁住宅搭建混乱,院坝杂物随意堆放,严重影响全村形象。李士佳与工作队、村“两委”多次商议,提出三步走策略,第一步积极组织党员以发倡议书、入户指导等方式宣传引导村民主动参与“三清一改”环境卫生整治。第二步开展集中整治,治理环境卫生20余次、拆除钢架棚15户、整理院坝50余户。第三步逐步完善全村居住设施,对垃圾桶摆放重新规划,并安置雨棚解决垃圾因暴晒发臭问题;对接联建帮扶单位,出资11万元修建标准化篮球场1个;争取上级部门支持修缮通组路3.3公里;利用村集体经济,按照每户5株的标准集中采购1000株山茶花苗免费发放给村民种植,打造“茶花飘香、乡愁谢桥”村庄特色。
说起驻村,李士佳坦言,站在乡村振兴的最前线,除了产业发展,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,责任重大、使命光荣,只要努力践行新时代青年人的使命担当,从“小”做起、从“实”做起、从老百姓“心底”做起,就一定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。
图/文:党委组织部 马钰莹
美 编:崔思思
一校一审:戴 柯
二校二审:陈丹玲
三校终审:张子勇